在京郊明珠懷柔,毗鄰雁棲湖國際會都,近靠慕田峪長城雄關勝地,坐落著我軍系統培養航天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大學是新一輪軍隊院校調整改革后,全軍“雙重”(重點院校、重點學科專業)院校、全軍首批國防科技創新特區工作站設站單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大學,是我軍高素質新型航天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航天科技創新的前沿高地,是航天領域的新型智庫,更是青年學子獻身國防事業、放飛航天夢想的知識殿堂。
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和深厚歷史積淀的軍隊院校,伴隨我國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偉業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7月,經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批準,以原裝備學院為基礎重建為航天工程大學,地位更加重要、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大學主要面向全國全軍培養航天領域指揮軍官、技術軍官、士官、文職人員和軍民融合人才,承擔航天領域關鍵技術研究、軍民融合和國際合作等任務。近些年來,大學始終突出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中心任務,先后培養了以航天工程指揮長、總師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人才,走出了我國第一代航天員和不少共和國將軍、師團職領導干部,造就了眾多航天指揮人才和工程技術骨干。
大學是全軍第一批本科教學優秀單位。建有軍事學、工學、理學、管理學等覆蓋航天高技術及戰略支援關鍵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專業體系。設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3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軍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24個本科專業。
大學擁有一支由中國科學院周志鑫院士、中國工程院沈榮駿院士和中國科學院莊逢辰院士領銜,以一大批優秀名師為骨干的高素質教員隊伍。沈榮駿院士、莊逢辰院士、楊元喜院士在大學設立院士工作室,擁有一批國家、軍隊優秀教師和知名科技專家,160余名教授、副教授,19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后有40余人獲何梁何利獎、中國航天基金獎、中國科協“求是獎”,5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大學先后承擔千余項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航天裝備型號研制任務,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獲國家級和軍隊級教學成果獎50余項,獲國家級、軍隊級科技成果獎440余項,申報知識產權380余項,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大學有懷柔、昌平、沙河三個校區,擁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科研條件和綠色生態校園環境。建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軍隊級重點實驗室,建有航天模擬訓練中心、航天試驗訓練中心、深空探測組網天線陣列、航天測控站、國家核高基集成技術攻關基地等一批重點專業實驗室,建有軍內先進水平的數字校園系統,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是中國數字圖書館軍隊院校首家數字圖書館分館。
建設航天強國,放飛航天夢想!進入新時代,航天工程大學將立足航天、面向全軍、服務航天強國建設,打造太空領域新型人才搖籃,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的航天工程大學。熱忱歡迎矢志建設航天強國的青年學生報考!
特色培養機制
大學開辦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平臺——“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班”。該班秉承錢學森教育理念,充分借鑒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先進做法,集聚優質教育資源,按照“立家國情懷、厚數理基礎、強人文素養、建系統思維、拓國際視野”的思路,對接國內一流航天院校的教學標準,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機制,實行全程導師制、實施個性化培養、全程精細化管理、小班化教學模式,培養航天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