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壩師范學院創辦于1978年,所在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大無畏長征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學校原址汶川縣威州鎮,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遷至成都郫縣古城、團結兩鎮和彭州市“一校三區”異地復課,2011年遷址汶川縣水磨鎮,2015年升格為本科院校,2022年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單位,2023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同年,12月29日獲批四川省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優先培育”類高校。學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四川省教育廳主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530人。在艱苦的辦學歲月中,學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逐漸孕育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阿師精神,逐步形成以師范文化為核心,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抗震救災文化多元發展的校園文化體系。
【辦學思路】學校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兩評估、兩轉型”發展戰略,深入實施“5371”戰略性工程,致力于把學校建設成為民族地區師資培養的搖籃、民族文化傳承的基地、民族團結進步的陣地,到2029年,把學校建成以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為標志的高質量本科院校;到2035年,把學校建成區域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面積69.28萬㎡,建筑面積27.15萬㎡,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6.01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44億元?,F有基礎性實驗室59個、專業實驗室87個、實訓室115個,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圖書館擁有館藏紙質圖書143.31萬冊,特色書庫4個,期刊數據庫6個,電子期刊43.94萬冊。校園網出口總帶寬22.4Gbps。
【師資隊伍】學?,F有教職工867人,其中,專任教師538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44人,副高職稱121人;具有博士學位62人,碩士學位410人,碩士以上學位專任教師占比87.73%;“雙師雙能型”教師25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及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二級教授3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師”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1人,阿壩“英才計劃”菁英人才3人、阿壩州“雪山科技英才”3人。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1個,四川省省屬高??蒲袆撔聢F隊2個,四川省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2個。
【教育教學】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初步構建“一體化、兩對接、三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設有14個教學單位,28個本科專業?,F有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2個;省級“卓越教師”計劃2個;省級一流課程、示范課程及特色課程20門;省部級教改項目35項。文科改革成果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優秀案例,并在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作大會交流。
【科學研究】學校圍繞碩士培養單位建設,立項建設了教育學、資源與環境、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4個重點學科,民族學、音樂、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遞進學科,美術與書法、生物學、旅游管理、體育學4個培育建設學科?,F有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1個,四川省省屬高??蒲袆撔聢F隊2個,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院1個,現有各級科研平臺18個。升本以來,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77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68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授權11項,新產品登記3項。1項成果被國家社科成果要報收錄,呈報中央政治局。
【文化傳承】學校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藏羌非遺藝術保護與傳承,以建設民族文化傳承基地為牽引,以培養學生懂民族知識、會民族文化藝術技能、有民族情懷為目標,開展課程建設、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和校園文化活動。組建民族文化與藝術教育教學團隊,開設《藏羌排舞》《藏族歷史與文化藝術》《藏羌文化及文獻翻譯》等民族文化類課程22門。出版《嘉絨語研究》《羌族釋比經典》《羌族石刻文獻集成》等著作18部,開發羌族傳統體育項目23項。開展藏羌鍋莊比賽、岷江魂藝術節等系列主題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先后獲得四川省一等獎、教育部二等獎。
【社會服務】學校投入經費301.8萬元開展涼山支教助力脫貧攻堅,投入經費718.9萬元開展校地結對共建助力鄉村振興,學校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嘉獎集體。承接地方橫向項目56項,簽約經費628萬元。2017年與阿壩州共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孵化企業92家;近三年企業年均提供就業崗位418個,共創營業額近1.2億元,貢獻稅收217.28萬元。投入經費292.21萬元,與汶川縣共建“汶川南部學區教育聯盟”,引領汶川基礎教育發展。自2017年始,與汶川縣政府合作開展“熊貓指數”研究,發布縣域居民健康指數與幸福指數,為政府醫療衛生、疾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持。
【育人成效】學校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018年9月,我校師生被選派到俄羅斯參加中俄文化交流,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普京總統親切接見。近三年,學生獲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獲獎1054項次,其中國家級148項次;2019年以來累計考取研究生520名。2024年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91%,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社會影響】辦學四十余年來,我校培養的學生熟悉民族政策,專業功底扎實,靠得住、留得下、干得好,受到四川民族地區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我校校友在阿壩州13個縣擔任現職縣處級領導干部90余人,約占10%;在阿壩州教育行業工作達2500人,約占20%。特別是升本以來,學校應用型辦學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校是全國首批72所高校轉型與課程改革聯盟單位之一、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首批試點院校、四川省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和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校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光榮稱號。學校教育教學、教師愛崗敬業、學生崇德向善的先進事跡先后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央電視臺、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學校“對標競進”工作經驗在全省高校交流。
阿壩師范學院
2024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