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置的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亳州。這里文脈悠長,人文薈萃,享有“中華藥都”“華夏酒城”“曹魏故里”“中國五禽戲之鄉”等美譽。
學校辦學源于1909年創辦的蒙城師資講習所,1952年設置蒙城師范學校,2002年3月獨立升格為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6年3月獨立升格為亳州學院。2020年5月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24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下設17個內設機構、2個群團組織、11個二級教學院系,全日制在校學生1.1萬余人。校園占地面積1526畝,館藏圖書119.3萬冊,電子圖書102.2萬冊。
堅持質量立校,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堅持“五育并舉”,制定《亳州學院勞動教育實施方案》《亳州學院美育實施方案》,有序開展體育、藝術俱樂部制改革。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突出學生中心,推動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素質拓展相互融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為抓手,加強“四個一品牌”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成效明顯。入選教育部“拓金計劃”示范課程4門,立項建設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86項,獲批省級一流課程68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學生獲學科技能競賽國家級獎項92項(其中一等獎15項)、省部級一等獎273項。獲批省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59項。2024年勇奪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冠軍,2025年包攬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龍舟項目安徽省選拔賽三金,將代表安徽省出戰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代表中國參加首屆亞洲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征兵績效考評連續4年為省“優秀”等次。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5%以上。“春筍筑夢”和“綠色印記,美麗鄉村,鄉約一夏,助村前行”社會實踐團分獲全國優秀團隊。4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1人獲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
堅持特色興校,積極構建專業集群、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全面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初步形成以中藥學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為特色,以工學、醫學為重點,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理學、經濟學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獲批中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省級高峰培育學科,中藥學為省級特色培育學科。本科專業37個,服務安徽省“新興產業”的專業比例達86.49%。現有中藥學、釀酒工程、學前教育、小學教育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藥制造技術與應用”“白酒釀造與勾調技術”2個省級微專業,中藥學為安徽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釀酒工程為安徽省特色專業培育項目。
堅持人才強校,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現有在職教職工750人,其中專任教師520人,正高職稱63人、副高職稱14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29人。雙能型教師326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9人,省級教壇新秀23人,省級教學團隊16個。獲批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堅持服務譽校,不斷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堅持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辦學重要任務,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獲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各1個。加強有組織科研,立項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57項,發表論文1347篇,共有Web of Science(SCIE/SSCI)收錄論文229篇,高被引論文4篇,熱點論文1篇。市廳級及以上領導批閱咨政報告39篇,出版學術著作35部,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8項。成立亳蕪科技創新中心、現代中藥產業學院、白酒產業學院,建有校企協同創新中心10個。與古井集團、濟人藥業等82家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承接橫向項目336項。制定“安徽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5項、安徽省中藥材標準13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青風藤)1項,培育“苦參1號”“皖蘆巴1號”“皖白子菜1號”等3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主編完成《中國中藥資源大典-安徽卷5》《中國中藥資源大典-安徽卷8》。積極推進非學歷教育培訓,與市委網信辦、市國稅局共建聯合培訓中心,定期開展培訓業務。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工作。深入推進老年大學建設,深入開展“送教上門”。
堅持文化鑄校,有效彰顯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亳文化”特色品牌,獲批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亳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亳州通史》《亳文化叢書》等學術專著16部。編著《亳文化概要》《亳文化十講》《亳州剪紙》等校本教材,開設“亳文化”大講堂,設置《亳文化研究》《五禽戲》等課程,推動“亳文化”融入校園文化、課程教學、社會實踐,《中國教育報》報道“亳文化”育人經驗。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有力指導下,在全體師生員工的不懈努力下,學校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易班共建高校”“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省級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立足新時代,奮進新征程。亳州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人才培養為根本,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提升辦學治校能力,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加快建設“地方性、應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高校,努力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貢獻。
(文稿中的內容均為近五年數據,截至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