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追溯辦學歷史,學校前身為創建于1973年的勝利油田技術學校,歷經勝利油田師范學校、勝利油田教育學院、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石油大學勝利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等辦學時期,2021年1月,經教育部同意,學校轉設為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山東石油化工學院。2022年2月18日學校正式揭牌,開啟了跨越發展新征程。
學校坐落在黃河入海口、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山東省東營市,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5520.56萬元,圖書館藏書總量107萬余冊,電子圖書45萬余種、電子期刊25萬種。建有山東省綠色電氫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陸相斷陷盆地頁巖油勘探開發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生物基材料與綠色制漿造紙重點實驗室、綠色制造與智能控制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油氣藏高效勘探開發與地質工程一體化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有機化工材料合成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頁巖油地面工程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稀土催化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省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9個省級平臺;稀土催化材料山東省高等學校未來產業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碳中和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高校非常規油氣高效勘探開發特色實驗室、山東省高校碳中和綠色能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黃河流域化石能源綠色低碳開發與轉化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智慧油田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實訓基地、山東省數字經濟創新平臺等上級科研平臺8個;建有碳中和現代產業學院、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學院、智慧石化孿生技術產業學院、能源化工數智管理產業學院、石油裝備智能制造特色學院等5個省級特色學院。建有石油裝備、能源科學等各類實驗室、實訓室227個,工程訓練中心1個,校級公共測試平臺1個;法學專業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化工工程技術綜合實訓中心入選省級實習(實訓)基地,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入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油氣開發工藝與裝備、深層致密油氣、智能信息處理、化工本質安全與控制、機械表面工程與摩擦學、綠色制造與智能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油氣管道流動安全保障技術、干細胞工程與生物材料、能源化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與應用、油氣地質-工程一體化等市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11個以及3個市級社科研究基地;建有地熱資源地質勘查研究中心、新型儲能系統研究中心、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與生態環境研究院、能源裝備智能焊接技術研究中心、黃河三角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東營教育發展研究院、黃河文化研究中心等7個校級科研機構。
學校現有教職工694人,其中博士180余人,國家級、省部級人才21人,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生11000余人。
學校設有石油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經濟管理與文法學院、教育與現代媒體學院、大數據與基礎科學學院、生物醫藥與護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8個教學院,開設石油工程等39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醫學、法學等9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等工科為主,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體系。現有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示范性基層教學組織1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0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3項,全省思政“金課”1門,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優秀共享課程3門,山東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線課程15門。
近三年,承擔各級科研項目450余項,獲市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50余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中國發明協會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2項,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120余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CSSCI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學校教師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石油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第七屆中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在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國際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等高水平國家級競賽中獲獎1420余項,其中一等獎及以上175項。在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等省級競賽中獲獎2530余項,其中一等獎及以上520余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累計立項104項。在第八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第十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中均斬獲金獎;在第十八屆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獎二等獎2項、國獎三等獎1項,取得歷史性突破。2024屆本科畢業生254人考取碩士研究生,71人被“雙一流”大學錄取,境外升學12人。近三屆本科畢業生共705人考取碩士研究生,180人被“雙一流”大學錄取。學校連續五年作為教育部布點監測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位列全省前列,2024年畢業生考公考編、央國企就業、民營企業500強及行業100強就業率分別達到單位就業人數的5%、15%、8%,學校榮獲2023年度全省就業工作“綠燈”先進單位。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圍繞“立足區域,面向全國,對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化工等行業需求,努力辦成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堅持“高端、特色、開放”的辦學思路,牢記使命、培根鑄魂,擔當盡責、主動作為,聚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聚焦一流學科建設,聚焦產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為培養石油石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為解決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領域工藝設計、應用技術創新問題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為東營市、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更好地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要、更好地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統計數據截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