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職業大學(以下簡稱“海科大”)于2008年在原中央美術學院海口校區基礎上創建,2018年升格為全國首批本科層次職業大學,是海南省唯一一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改革院校。2021年有本專科在校生18623人(不含高職擴招四類學生836人),其中本科在校生7426人。學校秉承“科學、務實、厚德、創新”校訓,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辦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面向海南油氣、高新技術、互聯網、醫藥、醫療健康等重點產業群,以就業為導向,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努力將學校辦成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現代職業大學。學校有海口市江東校區(美蘭老校區)和云龍校區(新校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92畝。美蘭校區距海南省委、省政府4公里,云龍校區距海口美蘭機場9公里。學校建有各類房屋61棟,用房面積48萬平方米,實驗實訓室263個。截至2021年12月,校內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及校企合作仿真實訓軟件總值20099萬元,圖書館紙質圖書183萬冊、電子圖書163萬冊、中外期刊100余種,圖書館現有深圖ILAS借閱系統和知網、超星等學術平臺及瀑布流電子顯示選書預閱屏3套,具有良好的辦學基礎。二、專業設置與專家治學 科學發展 學校設有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海事學院、城建學院、財經學院、設計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國際護理學院、臨床醫藥學院、傳媒與音樂學院、會計學院、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基礎醫學部等16個教學單位。建成了以應用化工技術、航海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物聯網工程技術等工科為主,兼顧醫學、管理學等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開設26個本科專業和48個專科專業,緊密對接海南十二大主導產業中的海南油氣、高新技術、互聯網、醫藥、醫療健康等重點產業。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未來發展,部分專業填補了海南空白。2021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被評為海南省第五輪省級特色重點學科。航海技術、健康管理專業于2019年被教育部認定為“骨干專業”,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被評為海南省高職類校企合作特色專業。學校實行專家治學。現有校長、副校長15名,分別為博士副教授或正教授。目前擔任學校各學院院長職務的均是中青年博士或副教授、教授。學校領導和各學院院長實踐經歷經驗豐富。他們均是指導學生參加省級大賽連年獲得一等獎或二等獎者、參加省部級教改課程項目評定連年獲得一等獎或二等獎者、在本校辦學第一年或第二年從優秀專任教師或優秀專業系主任及優秀教學或科研副院長轉任者;或由具有名校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并任職二級學院院長10年以上或博士生導師及正教授等教育教學專業管理人員構成。三、師生技能大賽與學校榮譽 濃墨重彩近三年來,學校教師與學生獲得各類省部級以上專業技能大賽、教學課程參評等獎項1001項。學生參加各類省部級技能競賽獲獎817項,其中:國際級競賽獲獎3項;國家級各類競賽獲獎375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57項、二等獎88項、三等獎199項、優勝獎29項、合格1項);省級各類競賽獲獎439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79項、二等獎112項、三等獎209項、優勝獎38項)。2019-2021年,本科各級各類競賽獲獎352項(國際級競賽獲獎3項;國家級競賽獲獎239項,其中一等獎36項、二等獎47項、三等獎127項、優勝獎28項、合格1項;省級競賽獲獎110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2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45項、優勝獎10項)。學校教師參加省級及以上各類競賽獲獎184項,其中:國際級3項,國家級68項,包括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51項;省級113項,包括一等獎10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78項。學校升本更名三年來,榮獲海南省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根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16-2020年全國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科競賽排行榜(TOP20)”,學校全國競賽年度排位分列第9名、第6名、第3名,位列海南省同類高校第一名;2022年2月2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組發布2021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學校在全國學生競賽榜單名列民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第一名;2021年、2022年中國科教評價網(金平果)發布職業本科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學校連續兩年位列民辦職業本科大學第一;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發布《2022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學校高居2022中國職業技術大學排名第一,連續兩年蟬聯冠軍。2021年獲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基地(2021—2024)”“2021民辦教育產教融合雙創示范單位”“2021年度思政教育示范高校”及“2021年度職業教育領導品牌”榮譽稱號。2021年7月成功入選海南省第一批語言文字工作規范化達標高校行列。截至2020年連續兩屆獲評海南省“5A級社會組織”,同年被中國民辦教育家代表大會理事會評為“中國民辦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大學”。2019年獲頒“中國好教育品牌實力民辦高校”和“中國好教育智慧教育品牌”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師生參加各類省、部級比賽項目一年比一年多,學校是師生發展的好平臺。四、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 碩果累累學校以職業教育試點改革已申報立項海南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校曾經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共12項。其中楊秀英教授主持的《以高端技術技能和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職業本科工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等重點項目10個,一般項目38個。除教育廳教改項目外,學校鼓勵教師申報社科聯、教育科學規劃辦、科創融教、其他行業協會課題等其他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并給予配套支持。學校一直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以校企合作推進教學改革。在已公布的教育部2020年及2021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中,學校獲批立項數連續兩年為海南省第1名。鄭兵教授組織優秀教師與企業合作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5項,開展VR虛擬仿真項目建設24個,開展全校智慧教室、私有云項目建設并取得了軟件著作權6項。學校培訓服務、橫向課題、校企合作、社會服務收入年均超過1000萬元。學校狠抓教學改革,重視課程建設。學校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簽訂了為期5年的“產教融合應用型課程改革實驗”項目合作協議。中國名校名師名企智能技術總監運用德國人才培養經驗,對學校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應用型課程指導,2020年,學校榮獲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2020課程改革創新獎。2021年,學校272個產教融合應用型課程改革實驗項目通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評審驗收。目前學校獲教育部批準開展“1+X”證書試點工作共27個領域,取得職業技術資格培訓項目許可69個,獲頒“教育部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項目突出貢獻獎”,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海事局批準開展無限航區船長、大副培訓項目。在中國現代教育研修中心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主辦的“應用型課程建設大課堂說課展示”比賽中:王睿獲得一等獎,杜金風、魏愛民、王進、羅振江、彭金銀獲得二等獎,魏愛民、黎冬樓、何欣、王卉、繆從金、謝輝獲團體二等獎,鄭兵和趙斌霞獲得三等獎。近五年,學校教師主持各級縱向科研課題171項,其中省級及以上課題128項;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68篇,其中國內外核心期刊收錄219篇(SCI收錄90篇);出版教材、專著192部,獲國家專利授權245項。學校師生申請獲批軟件著作權99項,完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咨詢報告51篇。2021年,學校理事長楊秀英教授撰寫的《用新發展理念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探索》在中國勞動學會等單位召開“黨與勞動發展”主題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二等獎,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職教本科發展的關鍵在于“雙師型”教師》。校長韓長日教授帶頭發明專利技術,獲得發明專利權10項,其作為主要成員完成的的《瓜馥木等海南熱帶特色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發現、制備與評價》獲得2020年度海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鄭兵教授作為“物權數字化課題組”組長,與物權數字化(經紀)平臺聯合啟動項目研發,開啟全國高校物權數字化先行示范的先河;曹維良教授與企業聯合技術攻關,共同申報獲批海南省科技廳2016年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雙效余熱回收與熱泵技能技術在工業產品中生態設計》;黎冬樓教授與企業聯合申報海南省科技廳2018年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口灣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務應用軟件的研究與開發》獲批立項。近五年,學校主持各級橫向科研課題70項,理事長楊秀英教授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內部審計全覆蓋問題研究》橫向課題研究。學校承擔并完成《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等多項政府委托課題。五、校企深度合作 成效卓著學校目前與海南龍頭企業和省外企業200余家簽訂了校企深度合作協議,2021年頂崗實習學生2578人次。與我校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教材的企業55家,已出版校企合作教材55部。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校企合作成果轉化工作,有30多項專利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中運營轉化。學校與171家省內外企業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依托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校和企業充分溝通協作,按照行業企業標準及崗位要求,調整課程設置,重構課程體系,將企業先進的行業知識、產品和技術研發體系,通過合作方式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重點專業聘請行業、企業、高校的專家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專業的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每年按計劃組織專業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促進了“雙師型”教師的成長;聘請企業技術能手兼職任教,促進了專業課程與生產實踐的融合。學校與企業簽定“訂單培養”合同,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目前學校已成功成立了“康芝藥業班”“東方傲立班”“洋浦傲立班”等訂單班。學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取得系列建設成果,獲批校企合作技術項目共100余項,涵蓋政府和80余家企業,為海南“十二大”主導產業發展服務。企業與我校合作開發技術幾十項。2021年,學校入選為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被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授予“急救安全屋”稱號。2022年1月,海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批復同意學校與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合作成立非直屬附屬醫院,共同促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能力,服務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六、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扎實推進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培養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努力培養服務新型產業、新產品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畢業后做社會發展進步引領者,注重教學科研平臺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有海南省特種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等3個,中央財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國殘聯、教育部批準的海南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海南省高校特色實訓教學示范中心,海南海科石油化工產品檢測中心等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校內實訓中心18個,校內實訓、實驗室263個及VR實驗室(制作并完成24個VR實訓項目);與海南漢地陽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省內外企業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共171家;校內孵化基地在孵企業15家,校內智慧教室97間。學校大力開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工作。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于2016年4月掛牌成立,目前基地2000平方米。采用“政府扶持、社會參與、高校助推、自愿加入、市場化運作、規范化管理”的運作模式,為創業初始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孵化促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發展”。截至2021年12月,共計服務孵化學生企業110余家,部分學生企業得到了快速成長,收益非常可觀,迅速涌現出海口海科葳森設計有限公司、海南卓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眾城文化傳媒(海南省)有限責任公司、海南優學樂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海口海科南北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等一批先進的創業典范。2021年組織各專業本科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共150項,其中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12個、創業訓練項目4個,創業實踐項目1個;省級創新訓練項目25個、創業訓練項目4個,創業實踐項目4個;校級創新訓練項目49個、創業訓練項目37個,創業實踐項目14個。七、師資隊伍建設 精英薈萃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目前專任教師948人,校外兼職教師28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556人,占專任教師的58.6%(其中博士107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285人,占專任教師的30%(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79人);“雙師型”教師503人,占專任教師的53.1%。海科大是全國民辦院校中唯一一所全額出資定向培養90名博士研究生、160余名碩士研究生的學校。學校靈活民辦體制用人機制,通過特殊政策引進高技能人才,給予特殊人才特殊待遇。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引進高學歷、高職稱、高層次人才160名。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教師揭軍武、孫杰、杜金風、王月雷、楊靜、鄭兵、OMARY GASTRO等66人已成為海南省高層次人才,其中韓剛、王月雷、曹獻英為C類人才(領軍人才),閆浩、孫杰、揭軍武、杜素芝為D類人才(拔尖人才),王月雷還獲得了“南海工匠”和“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稱號。八、優秀畢業生 朝向未來學校積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與實踐,加快推進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辦學十多年來,已經為社會培養優秀畢業生近5萬名,他們都具備良好的知識水平和很強的動手能力,誠實守信,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多年來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達96%以上。首屆畢業生谷兵兵通過學歷晉升獲得留校任教資格,從2015年開始帶領2009級、2010級優秀畢業生共同創辦海南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校內孵化公司),主要經營物聯網領域系統集成開發,近年來獲批政府創新基金項目400多萬元。2021年谷兵兵還承擔了學校智慧食堂電子稱接口開發技術項目,目前成果轉化運行良好,技術入軟件公司在職期股為5%。2009級畢業生林偉欣通過學歷晉升取得留校任教資格,將于2022年完成博士學業。在校期間成立海南白樹葉設計公司(校內孵化公司),從2015年開始帶領歷屆學生創業,近三年來為政府多個部門和近百家公司POP進行平面設計制作,公司營業額達到600多萬元。學校近5年優秀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業,涌現一批高薪技術、技能、管理應用型人才,如何春雨、羊澤全、滕松偉、蘇興俠、王孟偉、許瓊丹等數名畢業生年薪均在12萬元以上,其中:任偉,2008級數控技術專業,2011年開始研制自動鎖螺絲機,2018年成立梅菲爾德自動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年薪500萬元以上。招浩斌,2018級航海專科2班,在國家能源集團(世界500強)的神華船隊擔任實習三副一職,轉正后月薪27000元左右。李坤,2019屆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就職于中國石化金陵石化(江蘇南京)有限公司,任化工一部凈化裝置主操,年薪22-28萬元。喻彥,2019屆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1班,現任職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擔任技術與信息管理部檢驗計量中心副操,年薪18-23萬元。向德全,2018屆輪機工程技術專業,任職上海華洋海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服務船東中化國際,現任二管輪,年薪16萬元。唐喜邦,2019屆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專業1班,現任職譜尼測試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職務為采樣員,年薪高達16萬元。張序忠,2019屆建筑裝飾工程專業,2018年開始進入海南捷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做實習生,短短兩年,從實習生到主任設計師,2020年為公司創造200多萬元的業績,利潤20%以上。符式鵬,2017級傳播與策劃1班,2018年開始在設計學院頂崗實習,后于學校產業孵化中心創立月月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年畢業后正式任月月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吉受龍,財經學院2016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2班),2018年大二起在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持下,創辦海南優學樂教育培訓有限公司,并多次和海南知名企業深度合作。2019年畢業后創辦海南興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并且承接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獲得省里嘉獎。2020年公司業績40多萬元,利潤20多萬元。徐兆添,2018級環境藝術設計1班,2019年與同學在我校創立了海南紅橙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擔任設計部組長一職。2020年到篡天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進行進修學習,經過近三年時間的磨練,2021年初又重新回歸到海南紅橙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帶領著團隊努力做出了許多讓顧客滿意的作品。目前,學校已進入國家首批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改革與發展的快車道。全校廣大師生正在傾心辦學竭誠奉獻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楊秀英理事長帶領下,勠力同心,努力拼搏,緊緊咬定建設“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現代職業大學”奮斗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