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震旦職業學院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并報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1903年,著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震旦大學”;1984年,張惠莉女士傳承愛國教育先驅的教育理念創辦了“震旦教育”。在完成了對民辦教育的初步探索之后,張惠莉不忘初心著力舉辦高等學歷教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學院秉承馬相伯先生倡導“崇尚科學、注重文藝、不講教理”的校訓,育就了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震旦教育”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19年我校成為上海市首批開展“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的高職院校。
2018年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及《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和上海市教委的統一部署,為有利于學校發展,學校選擇了機制體制相對靈活的營利性學校屬性。學校將繼續秉承公益性、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辦學宗旨,將學校辦成高水平的、特色鮮明的、國際化高職院校。
黨委書記黃晞建教授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師,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名譽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校長馮偉國博士1994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二級教授。是上海市著名職業教育專家、三屆上海市“雙名工程”職教名師基地主持人、入選“上海市改革開放職業教育40年40人”杰出貢獻名列。
學院擁有一支穩定的、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占30%以上,“雙師素質”教師占比較高,教師赴國外培訓近100余人次。2009年以來學校獲評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市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市級精品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1門、教育部骨干專業3個、上海市085重點專業5個。
學院一貫重視實訓、實驗基地建設。學院建有占地面積50畝“震旦創谷”,建筑面積3萬余平方米;和上海臨港科技創業中心合作,享有臨港特別優惠的稅收政策及震旦教育基金會提供的創業基金雙享扶持,為大學生創業創新提供了舞臺。
學院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和中國企業海外發展需要的本土人才。迄今已與十多個國外高等院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2015年獲得教育部批準與美國加州浸會大學合作辦學《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2018年獲得教育部批準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舉辦《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同年獲批與美國錫耶納赫茲大學合作舉辦《藝術設計》專業。
營造氛圍 打造品牌學校重視大學文化建設和學生綜合素養發展,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以本校的校訓、培養目標、教育理念為主線,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努力形成長效機制,在師生員工中形成一致的價值認同,轉化為共同愿景、奮斗指南和行為規范,從而提升本校文化軟實力。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校現有各類學生社團27個
注冊社團會員2200余人,各類社團活動參與率高,達90%以上。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等能力,發揮了學生的特長,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成長。
每年以學生會團委27個社團組織開展了社團文化節、社團專場匯報演出、社團招新、社團嘉年華等社團活動。
天使之翼社團連續十二年傳承上海悅苗寄養園、羅福養老院愛心志愿行動,滿天星青春健康同伴社連續三年承接中國計生協“與愛同行”青春健康高校項目等。
武道社參加2021年中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獲得3枚金牌、4枚銀牌、5枚銅牌、以及上海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高校本科組中榮獲8枚金牌、2枚銀牌、5枚銅牌的佳績。
2019年上海市大學生足球聯賽亞軍、2020年榮獲上海市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2021年JFC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華東賽區季軍、2021年再次榮獲上海市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
2015-2019年讀上海市紅十字工作先進個人,榮獲全國紅十字志愿者服務先進典型佳績頻傳,紅十字會社團參加2021年上海市高校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暨第六屆全國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初賽4個項目均榮獲一等獎,決賽獲團體二等獎和救護演講項目三等獎。
多途徑專升本學院本著服務學生發展為宗旨的愿望,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設計了多渠道深造的路徑:
1. 助力升本:畢業前參加“專升本”考試
2. 綠色通道:藝術類考生獲得國家級或省級獎項一等獎免英語4級參加面試專升本
3. 入伍復員升本:上海兵源服役兩年后,可免試專升本入學,畢業后可落戶上海
政府及學院獎優幫困政策學院認真執行國家及本市有關學生資助的規定,被本校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通過“綠色通道”申請入學,優秀學生可申請獎學金(詳見下列表格),學院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
畢業后可在上海就業畢業生畢業后學院可推薦在上海就業,非上海生源應屆畢業生進滬就業。在繳納社保6個月后,就可以由個人到居住地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申辦《上海市居住證》。獲得居住證后,再由單位為其申請居住證積分,積分達到標準分值的,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具體政策詳見上海人社局網站)
就業方向學校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加大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工作力度,與多家企業單位建立了穩定的用人關系,歷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在98%左右,且專業對口率高、起薪標準高,大量優秀畢業生已就職于知名企業。
面向世界,國際視野學校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迄今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愛爾蘭、瑞士、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十多個高等院校或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
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教育部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多元化的出國深造渠道
赴境外帶薪實習的機會
直接感受國際先進的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和數字化教育資源
硬件設施學院建有食品營養與檢測實訓中心、機電實訓中心、國際商務實訓中心、新聞演播實訓中心、數控技術實訓中心、物聯網技術實訓中心等9個實訓中心、2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中心、4個上海市教委教學高地,23個實驗中心、109個校內實訓室(涵蓋所有專業并得到上海市教委專項經費支持)、175個校外實訓基地。
學院占地面積200畝,建筑總面積10萬余平方米;擁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過5300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53余萬冊、報刊雜志360余種以及電子圖書855GB;擁有完善的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建有400米標準化田徑場、室內籃球場、1200座大禮堂、100余座實驗小劇場、影視觀摩廳、體育藝術活動中心、文化長廊、教育超市、咖啡吧、面包房和生活服務一條街等。
學院為學生提供優雅、舒適的生活環境。學生公寓室內置有上床下櫥、寫字臺、空調、電扇以及供應冷熱水的衛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