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歷史沿革:學校始建于1918年,原名仁濟護士學校,1952年更名為自貢衛生學校,2012年升格為高職院校,更名為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2014年市委、市政府將市一、四醫院作為學校附屬醫院,形成了“一校兩附院”運行體制。2021年,學校入選四川省“雙高計劃”建設培育單位。
學校機構:學校內設機構32個,其中:黨政機構17個、二級學院8個、科研機構3個、教輔機構4個。
校園建設:學校地處享有“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美食之府”美譽的自貢,毗鄰中華彩燈大世界、自貢方特、恐龍博物館和自貢高鐵站。2018年,學校整體搬遷至東部新城校區,占地915畝。建成投用面積25.26萬平方米,包括教學實驗樓、宿舍樓、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創業中心等23棟單體建筑。川南公共衛生實訓與研究基地項目已完成竣工驗收,智慧圖書館項目已完成二裝施工,游泳館、體育館項目已啟動建設。
獲得榮譽:先后被評為全國首批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四川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培育單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平安校園先進單位等,學校黨委被省委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0余個黨支部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標桿支部。近三年,師生獲各類國家級獎項177項、省級獎項322項。
二、黨的建設
學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辦醫治院全過程,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推動黨建業務雙融共促。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練“仁濟+”黨建工作品牌,實施“黨建+社會服務”專項行動,不斷深化“大思政”育人體系。按照“1434”工作思路,健全十大育人體系,形成“仁濟鑄魂 三融一體 醫教協同”三全育人新格局,學校立項為四川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三、“五金”建設情況
“金專業”:圍繞四川“4+6”現代服務業體系和自貢“4+3”產業布局,堅持“醫+N”辦學思路,組建“醫療、醫藥、醫康、醫美、醫體”五大特色專業群,設置護理、康復治療技術、休閑體育、食品質量與安全等25個專業和2個專業方向,形成“以醫技為主體、康復為特色,涵蓋大健康產業”的專業體系,其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群獲評四川省高水平培育專業群。深化校企合作雙元育人,16個專業開展全程班、學徒制等訂單培養。
“金課程”: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將崗、賽、證與課程深度融合,并有機融入課程思政、人工智能、就業素養等元素,獲評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6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5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5門、典型案例2個,入選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課程2門、省級平臺8門,在全省同類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
“金教材”:組建校企混編的教材開發團隊,對教學資源進行智能化、數字化重構,打造成為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的教學資源庫。“十四五”期間,主編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2本、參編9本,獲評全國優秀教材建設獎1本。
“金教師”:現有專任教師588人,附屬醫院兼職教師117人,行業導師700余人。專任教師中:副高及以上164人、碩士及以上312人,“雙師型”教師占比73%。另,民盟盟員共有5人,其中副高級職稱1人、中層干部1人。
“金基地”:牽頭成立四川省康復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與衛生康復職教集團,發起成立川渝康復職業教育創新聯盟,與九州通醫藥、陜西康源、天匯高工等120余家企業(醫院)合作,建成自貢市銀發經濟研究中心、自貢醫學技術研究院等技術研發推廣平臺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個。引入企業真實生產線和工作流程,建設集教學、科研、生產等功能為一體的實訓室380間。
四、學生情況
現有在校生10386人,其中少數民族22個共1245人,老撾留學生67人。學校目前面向全國11個省市招生,主要生源地為川渝云貴,近三年招生計劃完成率100%,報到率95%以上;2024年多個專業超本科線錄取,錄取分數線居全省職業院校前十。
五、對外合作與產教融合情況
組建自貢市銀發經濟研究中心,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推動適老化產品研發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聯合天津大學、北京大艾機器人等開展智能康復產品研發,攜手德林義肢、天堰科技等企業,推進康復輔具及智能康復設備本地化生產,共同打造川南康復器械制造基地。與邁克生物公司深度融合,聚焦老年慢性病體外診斷關鍵技術,立項2024年四川省產教深度融合改革試點項目。與富順青山嶺中藥材種植基地共建“青山嶺鐵皮石斛研究室”,開展種植指導、課題研究、產品開發及品牌推廣等工作;圍繞老年人功能減退及慢性病康復需求,推動成果產業化。近三年,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國、省級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獎項6項、省級34項,支持幫助學生將攀爬機、脈沖衣等獲獎成果轉化為產品,進入消費市場。
學校堅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與全球5個國家16所優質高校和單位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招收國際留學生67名,推進“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入圍老撾職業教育開發建設單位,留學生撰文《我與鹽都有個約定》被《人民日報》刊發。
六、社會服務情況
深度參與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國家示范項目,主動開展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銀發經濟與政策等專題研究工作,積極承接全市民政智慧養老平臺建設,全力服務地方發展大局。建成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工信部麒麟工坊實訓基地、四川省首批老齡健康產學研基地,對社會群體開展就業創業、養老護理等9大類21項技能培訓,年培訓達2.2萬人次,2024年首次為自貢培訓高技能人才1100余人。組織志愿服務隊伍,以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為切入點,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活動,近三年年均服務群眾超2萬人次。
(2025年3月3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