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的宿州市高新區。學院前身為安徽省宿縣農業學校,始建于1950年2月,1980年被教育部、農牧漁業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專學校,2000年獲批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01年升格為高職學院,2007年宿州教育學院并入,2021年被評為安徽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2022年獲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2023年8月獲批動物醫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2024年10月獲批安徽省“雙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培育單位。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346人,其中專任教師263人,教授17人,副教授66人,碩士及以上學位211人,省級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27人。學院占地750畝,校舍建筑21.6萬平方米,圖書資料178.9萬冊。設有農藝動科系、經濟管理系、計算機信息系、機電工程系、教育系、思政教學部、基礎教學部等7個教學系(部)和1個高等成人教育學院、2個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1個普通話水平測試站,開設園林技術、動物醫學、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小學教育等38個專業,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3048人。學院與安徽農業大學等多所本科高校聯合開展針對在校生的本科學歷教育,全力幫助應屆畢業生升入本科高校繼續深造。學院主辦的《學報》面向國際國內公開發行。
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凝練了“開放共贏、創新立業、拼搏崛起”的學院精神,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勤學、善思、勵志、踐行”的濃郁學風,營造了安靜、整潔、文明、有序的育人環境。
學院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的發展道路,狠抓學生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近年來,學院按照“突出特色、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服務地方”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宿州市“一城兩區三基地”戰略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聚焦內涵建設,著力打造農科、教育、工科、商科等高水平專業群,辦學質量、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學院現為首批全國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示范基地、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實訓基地、安徽省中職骨干教師農林畜牧類培訓基地、安徽省農民創業培訓基地。2018年以來,先后榮獲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項目試點院校、機械工業人才評價工作先進集體、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高校、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第一批節水型高校等榮譽稱號。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學生順利求學、成長成才,學院建立了“獎貸助勤補免+綠色通道”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學生資助體系。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每生每年10000元,獎勵特別優秀的全日制專科二年級及以上的在校生;本專科生國家勵志獎學金每生每年6000元,獎勵資助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專科二年級及以上的在校生;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3700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專科在校生;國家助學貸款,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不超過20000元。學生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優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間學費和住宿費,超出部分用于彌補日常生活費;服兵役高等學校學生學費補償、用于學費的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和學費減免標準以及基層就業學費補償、用于學費的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標準為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20000元;學院還設有校內獎學金、勤工助學崗位、孤兒學生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學生資助項目,以激勵和引導我院廣大學生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幫助我院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實效。
2020年以來,學院搶抓發展機遇,加快校園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引進安徽省首家天貓校園店和宿州市首家郵政服務中心,開設第三食堂,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2020年成功申請一期政府非標專項債1.2億元,建成標準化學生公寓2棟、教育實訓樓1棟、綜合體育館1座;自籌資金建成學生公寓1棟。2022年申請二期政府非標專項債1.9億元,建成農科教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綜合教學樓三個單體,辦學設施不斷完善,服務功能不斷提升。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深化內涵建設,持續深入推進綜合改革,自強自信、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錨定“雙高”目標,積極創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不斷推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努力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統計數據更新至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