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最早建校于1958年,2005年由原德州市技術學院、德州廣播電視大學、德州供銷學校、德州糧食學校、德州經濟學校整合組建而成,是德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高職院校。實行“一校兩牌”,即“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德州市技師學院”,是山東省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和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
學校占地面積1190畝,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在建面積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8.4億元?,F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開放教育和繼續教育注冊生5000余人。現有教職工906人,其中專任教師76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606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44人。1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培養計劃,有省級教學(教師)團隊11個、名師工作室4個、技能傳承平臺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教學名師6人、技術能手14人,齊魯首席技師3人、德州市首席技師19人,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
設11個教學系部,開設專業43個,以新工科為主,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有較高的契合度,與德州市新型工業化強市產業高度匹配,其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2個,國家級骨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山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3+2”專本貫通專業5個,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2個,省級示范專業群1個,山東省品牌專業群2個。省部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6門,省級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13門。
技能大賽成績優異。近三年,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項932項,其中,斬獲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金牌2項、銀牌2項、銅牌2項、優勝獎2項,獲各類技能大賽國家級一等獎85項,在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總成績名列前茅。承辦國家、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10次,其他各類比賽30余次。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牽頭成立的德州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單位增至551家,被省教育廳認定為山東省骨干職業教育集團,并成功入選教育部“全國示范性職教集團”。學校還牽頭成立“山東省太陽能行業職教集團”。與央企名企共建新能源產業學院、集成電路產業學院、比亞迪產業學院,牽頭成立全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德州現代物流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天衢新區市域產教聯合體,參建產教融合共同體73個。
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連年達95%以上,2020年起連續五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100所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布點監測高校,連續四年被評選為山東最具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線連續三年大幅度攀升,超本科線20分。
學校先后與德州市13個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平臺”,面向全市各行業開展技術技能培訓,累計培訓30余萬人、職業技能鑒定5萬余人。擁有國家專利223項,其中發明專利87項,入選山東省高??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山東省高等學校新技術研發中心2個。年均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0余項、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億余元。掛牌成立德州開放大學,幫助355名農民工免費上大學。被評選為中國建筑學會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首批鄉村振興電商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學校與法國、韓國、贊比亞、蒙古等10余所國(境)外高校(教育集團)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舉辦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校生459人。學校建有3個“班·墨學院”。派出教師到加拿大、突尼斯孔子學院任教,25名教師赴德國開展職業教育交流。開發塞舌爾、巴基斯坦國家職業標準、“中文+應用化工技術(初級)(英文版)”教材。是“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劃”中方成員高校、“中國—東盟千校攜手計劃”項目學校、山東省“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培育單位”和“山東省海峽兩岸交流示范點”。
經過60余年的發展,學校走出了一條“雙元辦學、集團發展、產教共舞、德能育人”的特色辦學之路,被評選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是教育部評選的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在2022年度、2023年度山東省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考核中,學校在山東87所高職高專院校中成績優秀,位居“A檔”等次,市委、市政府給學校專門發送賀信。
當前,學校正搶抓機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實施“八項工程”,打造“九大新優勢”,掀起爭創國家“雙高?!?、職教本科專業和創建德州職業技術大學,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先進制造業強市的熱潮,努力向特色鮮明、全省優質、全國知名的高職院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