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醫學院)。2020年成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序列,是原國家教委批準的唯一一所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校有靜海團泊校區、南開玉泉路校區。團泊校區占地2100余畝,建有天津中藥植物園、天津市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科技園及在國際上具有影響的中醫藥國際教育中心。學校擁有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現代中藥創新中心、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高水平成體系化科研創新平臺。學校現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6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9個,國家優勢專科7個。
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近18000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5人,教學大師獎獲得者1人,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特支計劃”人選、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50余人次。現有教育部、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國家級創新團隊9個。
學校緊密圍繞國家戰略、行業發展需求,建設中醫藥為主體,醫、理、文、管、工、教育多學科協調發展,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的學科專業布局。學校擁有中藥學“雙一流”建設學科,中醫內科學和針灸推拿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藥理學與毒理學、臨床醫學、化學進入ESI前1%。學校擁有32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9個,省級一流專業7個。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全面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學校擁有教育部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中藥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2.0、中藥制藥現代產業學院和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人才培養平臺;獲批教育部基礎學科中藥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101計劃”)牽頭單位,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建設團隊。主持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特等獎1項。
學校堅持“四個面向”,圍繞中醫藥現代化有組織推動科技攻關,連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多年來,學校獲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省部級科技重大成就獎1項,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類科技獎項100余項。學校獲批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組建認定為天津市大學科技園。
學校以中醫藥對外合作交流為特色,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組織研究制定全球第一個中醫藥教育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CD前)教育標準》,總主編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13部。學校現有全球首家中醫孔子課堂——日本神戶東洋醫療學院孔子課堂,泰國首家中醫孔子學院,馬來西亞南方大學中醫孔子學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舉辦臨床藥學本科專業,榮獲“英國泰唔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國際合作項目提名。
學校秉承“進德修業,繼承創新”校訓,厚植“守正創新,追求卓越;勇于擔當,善作善成;求真務實,甘于奉獻;團結協作,雷厲風行”的天中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展現天中之為,持續譜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天津中醫藥大學新篇章!






(數據截至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