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招生章程
一、學校概況
學校全稱: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國標院校代碼:4153012555)
辦學層次:高職(專科)??
學 制:三年
辦學類型: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學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空港經濟區(小哨校區)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茭菱路128號(茭菱校區)
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云安 云農天下(安寧校區)
頒發證書: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專科畢業證書,同時上報“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http://www.chsi.com.cn)”進行學歷電子注冊。
二、招生計劃
2025年面向全國個12省(市、區)招收高職(專科)學生5800人,44個專業。招生計劃及專業以各省(市、區)招生辦公室公布為準。
三、錄取規則
1、嚴格執行國家招生錄取政策,落實“陽光工程”,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考生和家長放心。
2、實行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按考生生源省份劃定的錄取批次、類別、控制線錄取。
3、按平行志愿原則投檔,按高分到低分原則錄取專業,若專業志愿無法滿足,服從專業調劑者,可進行專業調劑。
4、各專業錄取不定男女比例,不加試相關科目,對國家規定予以照顧加分或降分投檔的考生,按加上照顧分后的總分或降分調檔錄取。
5、對考生體質的要求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6、凡被錄取的新生,按錄取通知書的要求,按期到校辦理入學等相關手續,對未經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
7、已錄取的考生可通過各省級招辦提供的途徑查詢和確認本人的錄取結果。
8、新生入學后,將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對不符合條件或有徇私舞弊等行為考生,一經發現,均取消其入學資格。
四、收費標準
嚴格執行國家、云南省有關收費的政策,學費收取標準:5000元/學年·人。
五、獎學金、貧困生和退役士兵學生資助辦法
黨和政府在高等教育本(專)科階段建立了獎、助、貸、減、免、補、勤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學校通過實施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服兵役高等學校學生國家教育資助、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綠色通道”、勤工助學及校級獎助學金等項目,激勵、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成長成才。學生入校取得學籍后,根據學年綜合表現及成績可申請不同級別的獎學金;學校結合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給予不同的資助措施,例如:助學金、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等;退役士兵學生可獲得退役士兵國家助學金。
(一)獎學金:1、國家獎學金:一次性獎勵10000元。2、云南省人民政府獎學金:一次性獎勵6000元。3、國家勵志獎學金:一次性獎勵6000元。4、云南省人民政府勵志獎學金:一次性獎勵4000元。5、學院獎學金:一等獎學金,一次性獎勵2000元;二等獎學金,一次性獎勵1000元;三等獎學金,一次性獎勵500元。具體評選及獎勵辦法,以當年國家、云南省人民政府有關政策為準。
(二)貧困生和退役士兵學生資助措施
1、國家助學金:通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且達到基本申請條件,可享受當前學年國家助學金,按月發放,資助標準為:一等助學金2100元/學期?人,二等助學金1600元/學期?人;退役士兵國家助學金: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1850/學期?人。
2、校級助學金:按照學院《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校級助學金評審細則(試行)》,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當前學期校級助學金,一次性發放,標準為:一等助學金2100元/學期?人,二等助學金1600元/學期?人,三等助學金1100元/學期?人。
3、勤工助學:學院根據貧困學生需求為其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獲得崗位生活補貼。
4、臨時困難補助:按照學院《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臨時困難補助管理辦法(試行)》,對因突發狀況而造成的暫時性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臨時性的一次性資助。
5、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依據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執行。貸款相關政策及具體辦理流程可通過以下方式查詢。
(1)全國學生管理資助中心網(http://www.xszz.cee.edu.cn/)
(2)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助學貸款網(http://www.csls.cdb.com.cn/)
(3)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網站(http://www.ynavc.com)→學生工作網
(4)咨詢生源地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
六、聯系方式
學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空港經濟區(小哨校區)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茭菱路128號(茭菱校區)
郵政編碼:650212(小哨校區)、650031(茭菱校區)
電??話:0871-68875345(招生咨詢兼傳真)
0871-68875254(招生就業處)
0871-68875418(小哨校區學院辦公室)
0871-68875591(小哨校區紀檢處)
學院網址:http://www.ynavc.com
七、本章程若與國家法律法規或上級部門政策相悖時,以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政策為準。如發布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本校愿承擔相關責任。